第060章 村莊,鞫為茂草。
李二狗的幸福生活 by 枯索
2024-5-6 19:42
何歡放棄自己的假期,來到村委會,目的只有壹個,就是借春節期間,大部分外出務工人員都回到了家鄉,想和他們進行壹個深入的交流,問問他們對鄉村脫貧的有什麽看法。
何歡決定樹立李宜祿作為典型,以身示範,引導其他村的有誌年輕人,共同織夢,為青杠村的明天貢獻壹份力量。
李宜祿聞言,欣然答應。
到了村委會,楊宇等企業家及各村的隊長都已經到場,待李宜祿壹到,坐人就移步會議室,開始討論工作。
何歡作為組織者,率先發言,講了目的和眾人需要做的任務,最後總結道:“有多少人願意,咱們就組織多少人,不願意的咱們也不強迫,因為這個想法是我臨時想到的,所以時間緊,任務急,今天回去之後,大家就挨家挨戶的宣傳通知壹下,明天壹早還在村委會開會討論。”
楊開德補充道:“不管年紀大小,只要願意創業的都可以來參加。”
成功的路上,年齡絕對不是障礙,也不應該是門檻。
何歡道:“對,只要有興趣,想法成熟,我們村委會都全力支持。”
張棋因為兒子張樹壹直就有做藥材生意的想法,此時正在家中,也跟著壹起來了,立馬說道:“各位領導,今天可不可以就開始匯報呢?”
俗話說,趁熱打鐵,此事剛定,搶先壹步把計劃報上去,那麽獲得支持的可能性就更大。
張棋不想再錯過壹次機會。
何歡道:“當然可以,咱們開完會,妳就說壹下妳的想法。”
眾人東拉西扯,聊了壹個多小時。
期間,趙剛找到李宜祿道:“宜祿,壹會回去之後,我們兵分兩路,挨家挨戶的把政策宣傳下去,這樣即不重復,也節約時間。”
李宜祿道:“要得,趙伯。”
會後,兩人按約定計劃行事,各管壹邊,依次通知,最後在陳萬山家碰頭。
李宜祿問道:“趙伯,妳那邊情況如何,有多少人願意?”
趙剛搖了搖頭道:“飯都吃不飽,哪個願意做這些事,壹個沒得。”
李宜祿道:“我聽說阿大伯家陳霖之前不是在養雞嗎,他現在也不打算養了?”
趙剛道:“那年養雞,全得了雞瘟,虧了幾萬塊錢,現在陳霖都還在外面打工還錢,哪還有心情繼續整。”
李宜祿道:“陳霖哥也在家?”
趙剛搖頭道:“沒有,他兩口子在上和鎮壹家養雞廠幫忙餵雞。”
趙剛又問李宜祿這邊的情況,也沒有人願意,都只忙著自己的事,只要能賺點小錢就行了,都怕做生意做賠了。
在李敏家時,李敏更是勸李宜祿不要整那什麽廠,有那閑錢拿去糟蹋,還不如存起娶個媳婦。
說到媳婦,李敏又關心起李宜祿,問他有對象沒有,要不要她幫他作媒……
說得李宜祿忙起身告別,說還要去通知其他人家,不能誤了何書記安排的工作。
這麽多年,村民們還是以前的小農思想,沒能力的人只能靠政府吃飯,有能力的人只顧著自己,懼怕失敗、擔心虧損,不敢邁開步子。
似乎這群山已經把他們的眼界和思想都圍死,而他們也沒有心思打破牢籠,去往更廣的世界。
小富即安,不富只要餓不死也沒關系……
趙剛道:“那就這樣吧,我們已經按要求完成了任務,沒有人願意,我們也不強迫,妳要去我家坐壹會不,我準備回去休息壹下。”
李宜祿拒絕了他的邀請,兩人就此別過。
站在鄉間馬路之上,李宜祿環視了壹遍整個村子,所有的壹切都在老去……
是的,那些曾經有無限活力的人都在跟隨著這個日漸破舊的村子老去。
李宜祿開始在腦海中回想起曾經的熟悉的面孔,想著他們此時此刻在做什麽,他們又是因為什麽放下的這個村莊——
從村口開始,曾經強占王大拐田土的王榮軍、謝苗夫婦,跟著親家去了福建種甘蔗,發展穩定之後,舉家搬走,已經常年不回來;
王建設在卸下隊長的擔子之後,和著老婆楊婷壹起在市裏的建築工地上做起了房建工人,兒子王恒昊正在市裏上中學,他們要全力供他上大學;
王榮昌和李敏兩口子買了農村養老保險,平時兒子、女兒又給他們壹點生活費,兩人已提前過上老年生活,而王有貌除了過年的時候會帶著老公回來之外,平時都不會回來,王有才重新娶了壹個老婆,媳婦家是長川鎮街上的,開了壹個小超市,工作之余他會到超市幫忙,平時也不回家;
何定波的家庭破裂,他從少管所出來後壹直在外,常年的漂泊生活,已經讓他習慣四海為家而老宅荒廢,他不回來也屬正常;
朱景鴻與兒子朱少聰相依為命,兩人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;
朱正豪因為車禍入獄,老婆外出打工,朱子豪已經離世,朱旭家只有老兩口帶著孫女朱格格,他們年歲已高,想做點什麽都屬於有心無力;
張鐵士家是兩個女兒,都已外嫁,老兩口也是守著土地繼續重復著往日是機械的生活;
張鐵幹家壹雙兒女,大學畢業後各自有了工作,都定居在市裏,本想接他們夫婦去城裏生活,可兩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幹了壹背子,去呆了壹個星期就回家來了,他們不習慣城裏的生活,大部分土地都退耕還林,種了板栗、花椒等樹苗,而以前的稻田兩人也無法耕種,改作了菜園子,楊秀菊閑著無聊餵養了更多的雞、鵝等家禽;
……
繞了壹圈,繞回自己家,李宜祿靜下心壹想,留在村裏的人看著年輕,其實大多都已老了,像自己這樣的年輕人並沒有幾人。
比如剛剛分別的趙剛,他也是五十二歲的人,繁重的農事,讓他頭發花白,遠遠望去,就是壹個老人。
同樣的年齡,農村人和城裏人的外貌有天壤之別,說到底,還是生活環境不同,衣食住行樣樣都會對壹個人帶來極大的影響。
讓鄉村變成城市的後花園,讓農民過上更好的日子!
李宜祿下定決心改變現狀,他不能讓他的孩子繼續承受他這樣的命運,與其生下來過苦日子,那還不如不生!
人,就應該活出壹個人樣,而不是像牲畜壹樣卑賤地活在這個世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