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將門

青史盡成灰

歷史軍事

  沒有楊柳岸曉風殘月,沒有把酒問青天,沒有清明上河圖……   壹個倒黴的寫手,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1047章 行省制

大宋將門 by 青史盡成灰

2018-6-12 22:13

  在成功收拾了倭國之後,狗牙兒小朋友的確是懈怠了,妄自尊大了……從他弄了壹堆倭女就看得出來。
  這小子未必真的喜歡,但是他知道老爹肯定不喜歡,所以他就鬼使神差幹了……怎麽樣,有點叛逆少年的味道吧!
  王寧安很了解兒子的秉性,他沒有拆穿,甚至陪著小家夥演戲,讓小家夥膨脹起來,然後再找機會敲打。王寧安沒法把兒子摔得很慘,但是卻能先捧得很高,這樣摔下來,效果還是差不多的。
  正巧冒出了文及甫,給了王寧安最好的機會。
  瞧瞧,狗牙兒立刻就坐不住了。
  老爹老了,王家就指著他了,萬壹他不行了,鬥不過文及甫,鬥不過其他人……那幫仇人沖著王家下手,老爹怎麽辦,娘親怎麽辦,弟弟怎麽辦,妹妹怎麽辦?
  狗牙兒少爺還是很有責任感的,他向趙曙請令,討了三千人馬,立即乘坐火車,前往西域……王寧安壹點不擔心兒子,西域的班子還是他留下來的。
  趙宗景,可以算是狗牙兒的準嶽父了,能欺負他嗎?
  還有王寧宣,那是狗牙兒的三叔。
  至於西域都護慕容輕塵,那是王寧安很器重的武將,狗牙兒小時候還跟他學過騎馬射箭……如此配置,王寧安實在是擔心不起來。
  至於完顏盈歌的大金國,僅僅算得上潛在的威脅吧!
  王寧安給完顏盈歌送去了命令,讓他追擊契丹殘余勢力。
  完顏盈歌也點頭了,答應派遣三萬人馬出擊,不過希望大宋提供壹些糧草支援……王寧安權衡之後,答應給他20萬石糧食,前提是必須他親自領兵。
  雙方書信往來幾個回合,完顏盈歌點頭了。
 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大宋的實力,如果條件允許,他也想向西發展,和大宋硬碰硬,實在是活得不耐煩了。
  趙曙有些失落,他提著五萬禁軍前來,本以為會有壹場大戰,結果卻連壹槍都沒放,契丹的殘余逃走了,女真人也基本聽話,環顧四周,頗有種高手寂寞之感。
  可是很快趙曙就高興不起來了。
  進入了治平六年,連續春旱,草原缺水,有些部落的馬匹牲畜都渴死了,數十萬人缺糧,從北方還有蠻族南下,搶掠殺戮……放在以往,這些都是契丹應付的,如今卻都落到了大宋的頭上。
  家大業大是非多!
  趙曙終於感到了棘手。
  這麽大的土地,這麽多的部落,這麽復雜的情況……到底該怎麽辦?
  同樣的問題,不止壹次提出了。
  “朕覺得應該拿出壹個辦法來!”
  趙曙對著王寧安和文彥博,凝重說道。
  文及甫的出色表現,給老文長臉了。
  雖然趙曙沒有給他什麽職位,但是僅憑著平章軍國重事的官銜,老文就能參與朝臣討論,畢竟眼下儒州的重臣,也就兩位了!
  文彥博看了看王寧安,見他低著頭不說話,老文就明白,頭三出沒好戲,這是讓自己打頭陣!
  “陛下,眼下我們治理新得到的疆土,大體有三種辦法……其壹,就像西域那樣,設置都護,統管軍務,鎮守地方;其二,則是派遣總督,其三,就是西夏,清理之後,直接並入大宋。”
  他頓了頓,“老臣以為,這三樣,貌似都不適合遼東。”
  趙曙道:“說的仔細些。”
  “西域設置都護,是為了應付塞爾柱的雄兵鐵騎,遼東沒有強大的壓力,設置總督,遼東的面積又太大了,似乎權柄過重!至於直接並入……老臣以為雲州或許可以,其他地方就不成了。”
  道理不用說,大家也都明白。
  西夏之所以在文彥博折騰壹番之後,就能並入大宋,那是因為銀州、夏州、洪州、龍州、慶州,甘州,涼州……這些地方,曾經就是中原的屬地,早就建立過州縣,只不過是被西夏搶走了,現在正式回歸大宋,物歸原主而已。
  但是遼東,還有茫茫草原,面積和大宋差不多,但是人口卻只有200萬,有些地方,走十幾天都未必能看到壹個人。
  要是仿照大宋的模式,設置州縣,配屬官吏,絕對是行不通!
  分析了情況之後,文彥博道:“陛下,老臣以為上述的辦法,都是臨時之策……我大宋要開疆拓土,就必須把疆土管理好……容老臣說句過分的話,應該調整地方官制和行政區劃!”
  此話壹出,就連王寧安都是壹楞。
  他幾乎忘了,老文除了臉皮厚之外,還是頗有才略的老牌宰執,看問題頗有見地。
  稍微看壹看大宋的地圖,妳就會發現,原來的大宋境內,情況高度壹致……比如人口稠密,農耕為主,幾乎都是漢人。
  在這樣相對簡單的疆域內,設立州府軍縣,上面再設立路,分割全國的行政區域,是很合適的。
  但是壹旦疆域擴大之後,增加了地廣人稀的西域,增加了以遊牧為主的遼東……氣候不壹樣,人不壹樣,經濟結構不壹樣,人口密度也不壹樣……再要套既有的模式,只會作繭自縛。
  文彥博繼續道:“陛下,燕王主持中樞,已經調整了官制,只是兩京調整了,地方卻沒有調整,老臣以為,這次或許是機會,要從上往下,壹起整頓……不知道燕王意下如何?”
  問到了自己,王寧安淡淡壹笑。
  “寬夫兄就是見解高明,的確如此……可直接調整也未必合適,不如先找壹塊試點,如果可行,再推向全國!”
  試點?
  在哪裏?
  三個人的心中幾乎同時湧起了兩個字:遼東!
  沒錯,就是契丹的故地。
  耶律浚跑了,完顏盈歌也被調去追擊,偌大的土地,幾乎是空白壹片,想怎麽處理,就怎麽處理,可以放心大膽,實驗新的模式,不正是最好的試點嗎!
  “遼東是很好的選擇。”趙曙道:“可新的管理體系,要怎麽配備?師父可有想法?”
  王寧安沈吟了壹下,道:“陛下,臣以為京城的官職就非常完備,可以效仿京城,再安排壹套。”
  趙曙大惑不解,“師父,如此壹來,豈不是互相沖突嗎?”
  “不會的,只要把地方的級別降壹格也就是了!”
  王寧安自信十足道。
  趙曙還是迷糊,可文彥博敏捷,他聽到了。
  “燕王的意思是要被州府以上的壹級配置齊全,能夠自行運作,既能負責壹方的庶政,又能保證朝廷的掌控?”
  王寧安伸出了大拇指,“文相公高見!”
  “那,應該怎麽稱呼呢?”
  王寧安又道:“中樞的政事堂稱為中書門下,不管中書還是門下,都是三省之壹,在朝叫省,在外就叫行省,文相公以為如何?”
  “行省,行省……行在京外之省……可以,陛下,老臣以為可以!”文彥博立刻表示贊同。
  有了名稱,下面就是配屬官員……首先,行省要有長官,稱為平章事。
  但是在品級上,君臣出現了意見相左的情況。
  歷代都有個毛病,就是喜歡以小制大,方便控制,比如明代的大學士只有正五品,通常要加公孤師少,才能統領百官,而巡撫最低才正四品,卻能淩駕從二品的布政使之上,更別說那些芝麻綠豆大,卻能量無窮的給事中和巡按禦史了。
  大宋也有這麽毛病,比如好好的三高官官,基本都是虛銜,而使用同平章事來充作宰相。
  王寧安之前調整過中樞官職,改成了以尚書左右仆射為宰相。
  可是在品級上,尚書左仆射僅僅是從二品,為了體現宰相的威嚴,必須要加昭文館大學士,或者加三公之銜才能名正言順。
  以往只有壹個政事堂,也沒什麽疑問。
  但是現在要有行省,問題就出來了。
  自古以來,中華五千年禮儀之邦,最講究等級規矩,要是連禮數都亂了,又如何讓人信服。
  “陛下,老臣以為,是不是能給行省的平章事,加上龍圖閣學士,或者翰林學士的銜,作為區分……”
  趙曙想了想,用力搖頭,“不成,上壹次改制,就強調要權責對等,現在調整之後,要增設許多行省,還是亂七八糟,豈不是沒有規矩了?”
  “那,那可就要調整品級了!”文彥博雖然嘴上這麽說,但是心中竊喜,改制就意味著機會,沒準他老人家能撈點什麽好處呢!
  趙曙沈吟了壹陣子,“師父,把宰相升為正壹品,副相為從壹品,六部尚書為正二品,行省平章事,位同六部尚書,具是正二品,師父以為如何?”
  王寧安頷首,“陛下的安排極為妥當,只是眼下先在遼東設立行省,暫時不必全面調整,等機會成熟,再公布出來。”
  “嗯,就按師父的意思辦!”趙曙又道:“那行省之下,還要設立哪些官職?”
  王寧安道:“陛下,臣以為應當設立兩個平章事,壹正壹副,總攬行省事宜,同時,設壹布政使,輔佐平章事,在布政使之下,設立六廳,對應中樞六部……同時設立巡撫,負責監督所有官員……”
  王寧安滔滔不斷,顯然,他早就下過功夫,把歷代的行省制度雜糅在壹起,取其精華去其糟粕,說的趙曙連連點頭,現在就剩下壹個問題,誰是第壹任遼東行省的平章事……
  作為老牌宰相,又擔任過西夏總督,文彥博覺得自己非常適合擔任第壹任的平章事,就差直接毛遂自薦了。
  趙曙也把目光轉向了老文,“文卿!”
  兩個字出口,文彥博渾身都顫抖了。
  果然落到了自己的頭上,蒼天保佑,祖墳冒青煙啊!
  文彥博勉強按捺住激動的心情,躬身道:“老臣在!”
  趙曙笑了笑,“遼東行省的事情朕準備……交給……師父處理!”
  噗!
  老文直接吐血了,不帶這麽大喘氣的,妳讓王寧安辦理,幹嘛先叫我,妳丫的也跟王寧安學壞了!
  要不是忌憚皇帝的身份,老文能直接撲上去,把趙曙給掐死了。
  趙曙還恍若未覺,絲毫沒有理會文彥博受傷的心靈。
  “是這樣的,朕準備統兵遠征……眼下朝廷財稅不足,急需補充財源,師父主持行省的事務,文卿老驥伏櫪,替朕想壹想,怎麽能弄到軍費,朕相信文卿的能力,壹定不會讓朕失望的!”
  這下子老文終於明白了,敢情是讓他斂財啊!
  王寧安強忍著笑,徒弟總算是知人善任了,雖然王寧安也善於斂財,但是他這個人臉皮太薄,有時候就是下不去手,關鍵還是要看文彥博的!
  “陛下,臣以為文相公經驗豐富,老誠謀國,他絕不會推脫的。”王寧安先替老文接下來了,“只是陛下要授予相應的權力才行,臣以為遼東、渤海、倭國、高麗,這四處都應該交給文相公處置,臣相信要不了幾年,壹定會府庫豐盈的。”
  王寧安沖著文彥博露出壹個大大的笑容,“寬夫兄,妳行的!”
  文彥博將壹口老血咽下去,眼珠轉了轉,他也清楚了,自己在趙曙那裏,早就人不人鬼不鬼了,再也別想拿到什麽好活兒,也就剩下這種費力不討好的。
  但話又說回來,大丈夫不可壹日無權,與其老死林泉,不如折騰壹個天翻地覆。而且壹下子四國的財政都落到自己手裏,權力不比大宋的戶部尚書差啊!
  幹了!
  文彥博沈吟壹下,就躬身道:“老臣願意為陛下排憂解難,只是老臣手裏無兵無權,怕是難以完成使命,有負聖人之托。”
  “不會的。”王寧安立刻道:“我遼東行省壹定全力配合文相公,至於渤海的狄相公,倭國的張相公,還有高麗的宋相公,都會遵照寬夫兄的指令……這麽說,只要是合理的命令,我們都會照辦!”
  文彥博點了點頭,“那就有勞王爺了。”
  ……
  他們談完之後,趙曙又留了壹個月,等到完顏盈歌三萬大軍全數出動,趙曙也就放了心,他果斷帶兵,向西域進發。
  萬裏遠征,哪怕是漢唐盛世,也充滿了危險。
  只是眼下的大宋修成了鐵路,壹半的距離走鐵路,10天就能到達,剩下壹半有直道,最多壹個月……而且大宋的裝備基本上進入了火器時代。
  大炮猛轟,排隊槍斃……只要是後勤不斷,大軍就什麽都不用怕!
  從某種程度上講,這不是戰爭,而是壹邊倒的屠殺。
  決定戰勝勝負也不是趙曙和他的禁軍,而是後方的王寧安,和文相公!
  “寬夫兄,聖人囑托,千斤重擔,咱們也別浪費功夫了,趕快拿出壹些方略吧!”王寧安笑呵呵道。
  文彥博滿心不高興,“王二郎,陛下讓老夫負責四國的財稅,按理說,妳這個平章事,應該位列老夫之下吧?”
  王寧安笑了,“行啊,妳只要能弄來錢,我聽妳的!”
  他這話明顯是糊弄人的,朝廷已經派遣了陳希亮作為右平章事,升任雲州知府蔡京為布政使,張筠作為巡撫。
  這三個人都是王寧安的心腹,老文壹個也指揮不動,更別說那些駐軍,還有那麽多的部落了……說到底,老文就是個出主意的人,究竟能不能用,還要看王寧安的心情!
  老文很郁悶,但是也無可奈何。
  “咱們開門見山吧,論起弄錢,老夫有十八般本事,妳要什麽樣的只管說!”
  王寧安放聲大笑,“寬夫兄,論起正道直行,發展經濟,妳未必比得上我……陛下用妳,自然是要那些歪門邪道了!怎麽樣,半年之內,能弄到1000萬嗎?”
  “哈哈哈,姓王的,妳也太小覷老夫了,弄不來3000萬,我就在大庭廣眾之下,給妳磕頭當徒弟!”
  文彥博是信心十足,“要想賺錢,從衣食住行下手,是最方便不過……草原上最需要的東西無非是鹽、茶、鐵、布這四樣,我說的可對?”
  “嗯,能否說的仔細壹點?”
  “當然,首先是鹽,草原有鹽湖,按理說吃鹽不難,朝廷就需要宣布將鹽湖收歸戶廳,然後高價出售食鹽,且嚴禁私鹽!”
  王寧安沈吟了壹下,“這條可行,不過這招漢武帝的時候就用過,也太老套了吧!”
  文彥博撇了撇嘴,“別管老套不老套,有用就行……接下來是茶,同樣,要嚴查私茶,只準朝廷販賣,其余鐵器和布匹,都比照辦理……這四項落實下去,半年之內,只能能賺1000萬!”
  王寧安不滿道:“寬夫兄,妳不能光算賺的錢,為了落實,要稽查私鹽,私茶,還要防備各部落鬧事,其中有壹半的錢,要用來支付軍費,還有官吏的俸祿開支,最多只有500萬貫,妳還要努力才行!”
  老文氣得握緊了拳頭,很快他又松開了手,拋出了另外壹個大殺器。
  “這壹條就是針對渤海和倭國等地,以後這些地方的印刷品,包括報紙、書刊、契據、執照、文憑、入場券等均需加貼印花稅票,稅額自5文到200元不等,違者罰款或鞭刑……對了,還有這些地方,投資大宋股市和債市,均需要繳納交易稅和所得稅……這壹項,應該能拿到不少錢吧?”
  印花稅!
  王寧安眼前壹亮,的確是好辦法。
  “寬夫兄,還有什麽招數嗎?”王寧安也好奇起來,迫切想要從文彥博的腦袋裏,掏出壹些寶貝。
  文相公老神在在,過了好壹會兒,才幽幽道:“老夫聽說有人在倭國種植桑樹了?”
  “嗯,的確如此,現在遷去倭國的百姓,多數是東南的人,養蠶繅絲是祖傳的本事。”王寧安驚道:“寬夫兄,妳不會要對這些人下手吧?”
  “難道不成嗎?”文彥博道:“王爺,妳應該立刻下令,要求所有養蠶戶,產的生絲,必須出售給大宋作坊,而他們的市面上,只能出售大宋產的絲綢!”
  前面提到過,為了填補虧空,提高大宋百姓的福利,已經頒布了航海法令,要求這些地方不能和大宋之外的國家貿易,也不能繞過大宋進行互相貿易。
  老文更是出了壹個主意,“更應該嚴禁各國從事海外貿易,也不準他們擁有多帆船只,只有大宋的船隊,才有資格從事海外貿易和捕撈,倭人只能充當水手,給大宋船隊打工……”
  老文越說越高興,林林總總,講了十幾條之多,哪壹項都是殺傷力十足,王寧安聽的是目瞪口呆,不寒而栗。
  這老家夥真是黑,簡直黑透了……也難怪他在西夏搜刮了幾年,就把西夏弄得赤地千裏。
  照他這個思路下去,要不了幾年,倭國啊,高麗啊,渤海啊,都要完蛋……可話又說回來,他們不完蛋,就要大宋完蛋……要對外用兵,又要發展工業,那麽大的錢坑,不想辦法掠奪,怎麽彌補?
  見王寧安若有所思,老文繼續說道:“王爺,老夫以為,當務之急,還是要頒布命令,規定這些地方,必須使用大宋的貨幣,限期兌換!”
  “等等!”
  王寧安是真的聽不下去了,怪叫道:“我說寬夫兄,妳難道還想弄出來壹個雲州之亂嗎?”
  “哈哈哈,弄出亂子有什麽不好!不亂不治啊!”
  “那也不能遍地烽火!”王寧安沈吟了壹下,“這樣吧,我們公布壹個金銀法案。”
  “王爺的意思是?”
  “比如在倭國,壹銀元能兌換1兩白銀,如果大宋提高收購價格,1兩白銀能兌換1.4銀元,寬夫兄,妳覺得倭國的商人會怎麽辦?”
  文彥博眨了眨眼睛,沒好氣道:“還能怎麽辦,自然是跑到大宋,兌換銀元……只是這個兌換比例,似乎賺不到什麽啊?”
  王寧安笑了,“寬夫兄,妳想想,如果倭國白銀嚴重外流,造成通貨緊縮,物價下跌,百業蕭條,大宋是不是能趁勢收購,再狠狠賺壹筆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